CSAE汽車技術預見系列《2025年汽車智能座艙技術趨勢》發布
9月16日,在“2025國際汽車智能座艙大會(ICIC 2025)”期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助理、國汽戰略院副院長鄭亞莉發布了《2025年汽車智能座艙技術趨勢》。

作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技術預見系列報告之一,本報告重點圍繞“2030年,汽車智能座艙將進入高階認知智能新階段”這一發展目標,系統梳理了未來三年智能座艙領域需要重點關注的關鍵創新趨勢與發展路徑,旨在推動行業凝聚共識,為政府部門決策參考,助力企業科學布局、理性推進智能座艙技術創新發展。
報告錨定了引領智能座艙邁向高階認知智能的三大演進路徑:智能變革、交互演進與空間重塑,并據此進一步闡釋了未來三年值得關注的八大技術趨勢。
智能變革
座艙端到端AI智能體初步應用,推動車輛向“以人為中心”演進
智能座艙端到端AI智能體將能夠實現基于上下文長程推理與多模態融合,正從傳統的語音助手逐步演進為具備主動服務、高度個性化、交互自然的座艙中樞,推動汽車實現從“人適應車”到“車適應人”的范式轉型。
硬件與算法創新突破,加速座艙大模型端側部署與應用
端側大模型架構優化、模型壓縮與加速技術持續升級,疊加硬件算力的架構與性能的突破,正加速推動座艙大模型的端側部署與應用,進一步提升響應的速度與系統可靠性的同時,為用戶帶來低延時、高流暢度、高安全性的沉浸式智能體驗。
多智能體協同探索,重塑場景驅動的座艙服務生態
未來的智能座艙將超越單一的功能堆疊,以統一的主智能體為交互入口,依托多智能體根據場景需求動態協同,提供沉浸式、一體化的用車體驗,最終邁向“場景驅動+多智能體協同”的新型智能服務生態。
交互演進
E/E架構向中央計算平臺轉變,推動座艙跨域協同融合
電子電氣架構從分布式到域集中式,并進一步朝“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方向持續發展,將打通座艙與整車其他域之間的數據壁壘,使智能座艙將逐步擁有自主規劃與執行復雜跨域協同操作的能力。
HUD升級迭代,成為座艙與智駕融合的核心交互樞紐
HUD技術將通過光學創新、算法進化以及與自動駕駛等關鍵信息的深度融合,持續提升沉浸式交互體驗,在增加駕駛安全性與用戶對智駕系統信任度的同時,日益成為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融合交互的關鍵節點。
內飾多功能化發展,座艙向主動式智能健康空間邁進
汽車內飾正從提供單一的舒適乘坐體驗,向融合環保材料、智能表面和健康監測技術的“健康+智能”方向進化,通過視覺、觸覺、生物傳感等多模態交互,成為能夠主動守護駕乘人員健康與安全的智能空間。
空間重塑
模塊化設計與生態聯動,重新定義場景化的“第三空間”
艙內硬件模塊化、拓展接口標準化與軟件生態的深度聯動,將實現艙內布局依據場景化需求自適應調整,最終推動座艙從單一功能空間,向可自定義、可進化、可多場景無縫切換的智能移動“第三空間”轉變。
技術與法規雙向驅動,智能座艙的舒適性與安全性協同優化
智能座艙正進入“舒適與安全并重”的新階段,行業在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同步探索與之相匹配的安全技術方案與標準體系建設,旨在筑牢從物理安全到數據安全的全方位安全防線。
致謝
自2021年以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持續開展“CSAE汽車技術預見”系列研究,連續四年發布《中國汽車十大技術趨勢報告》,并于2022年發布《前沿技術趨勢報告》、2024年發布《智能網聯汽車全球十大技術趨勢》,持續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趨勢的研究與跟蹤,旨在科學預判技術發展方向、引領行業創新突破。
此次發布的《2025年汽車智能座艙技術趨勢》報告,是CSAE汽車技術預見系列研究在智能座艙領域的首次深入拓展,凝聚了眾多行業專家的真知灼見與前瞻思考。
本研究項目在推進過程中得到了佛吉亞中國的大力支持。在報告研究過程中,學會得到了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一汽、東風、長安、北汽、比亞迪、奇瑞、長城、蔚來、奧迪等整車企業,以及華為、芯擎等零部件供應商和中國汽研、襄陽達安等檢測機構的眾多專家的悉心指導與幫助。各位專家的專業見解與嚴謹論證,為本報告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此,謹向所有為本研究貢獻智慧與力量的專家及合作單位,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