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聯盟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
為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技術發展,跨行業整合資源,推動產業協同創新,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工信部的支持下,聯合汽車、通信、交通、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高校、研究機構,于2017年6月12日組建成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工信部作為聯盟指導單位,苗圩部長和辛國斌副部長分別擔任聯盟指導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
聯盟自成立以來,已從行業自發成立的組織,發展成為既支撐政府決策、又服務行業發展的創新機構,充分發揮了跨產業、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按照約定的工作機制,聯盟在政策和戰略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標準法規、測試示范、產業化推廣、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果。
根據路線圖研究的技術架構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聯盟設立了V2X、信息安全、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新型車載高速網絡、基礎數據平臺、商用車、AVP、產業投融、操作系統、測試示范、預期功能安全工作組等(部分籌備中)。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涵蓋包含來自汽車、信息通信、交通等領域的理事單位64家,普通成員單位398家。
.jpg)
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籌)
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籌)正在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起成立,主要發起人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豐田汽車、英美資源集團、戴姆勒投資公司、本田汽車、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韓國現代汽車、法國液化空氣集團、荷蘭殼牌集團、上海汽車、一汽、中石油、中石化、美國阿崗國家實驗室等國內外公司和機構。協會的宗旨是:合作創新,信息共享。協會將按照國際組織的運行模式,致力于打造覆蓋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的國際交流平臺;開展燃料電池汽車和氫基礎設施示范推廣活動;研究探討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模式;完善相關激勵政策體系和標準法規建設;通過國際信息交流平臺和媒體宣傳等方式,開展科普宣傳和知識普及等活動,促進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進步和商業化推廣。歡迎有志之士加入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

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2010年12月,在科技部的支持和指導下,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2012 年4 月,經科技部批準,聯盟正式成為國家試點聯盟之一。聯盟設立理事會、技術專家委員會和秘書處三個管理機構,共有聯盟單位30 家,包括學會、一汽、上汽、長安、吉利、北汽、江淮、奇瑞、中國汽研、比亞迪、蔚來汽車、小鵬汽車、車和家、精進電動、上海電驅動、清華、北理工、同濟、北航、吉大等單位。
自成立之初,聯盟就以“立足自主、合作創新、互惠共贏”為宗旨,以推動我國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共性技術及重大前沿技術的自主發展,打造產學研用多贏的科技創新平臺為中長期工作目標,建立了“ 共同需求為導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合作研發機制。長期以來,聯盟積極組織承擔國家項目、持續開展共性技術課題研究、高度重視技術規范研制工作、創新學術交流與培訓形式,取得了顯著的工作成效,并得到了行業和政府的認可。

中國汽車制造裝備創新聯盟
中國汽車制造裝備創新聯盟于2007 年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聯合我國十大汽車制造企業、七家機床制造企業以及我國相關領域科研院所、高校共三十五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
聯盟宗旨:加強和政府分溝通,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促進汽車裝備水平的提升;聯盟的任務包括:加強聯盟間成員的溝通和技術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圍制約我國汽車制造產業發展和競爭力提升的共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多年來聯盟持續推進、搭建機床裝備與汽車行業重點領域的“產、學、研、用”對接平臺,聯合聯盟成員單位開展汽車制造領域高端裝備、短板裝備的需求調研,完成科技專項前期項目建議及立項咨詢等工作,定期開展汽車制造工藝及裝備相關學術交流活動。

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輕量化聯盟”)是在國家科技部的指導下,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于2007 年12月攜手11 家汽車及相關行業單位共同成立。
輕量化聯盟是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個跨產業、跨學科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致力于在汽車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之間、上下游產業之間建立有效運行的產學研合作創新機制,實現聯盟單位的共同發展。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輕量化聯盟共有成員近100 家(聯盟成員的汽車產量和汽車用鋼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近90%),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汽車輕量化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汽車零部件技術創新組織
中國汽車零部件技術創新組織(簡稱G20)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在“國家強基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大背景下,基于汽車產業共性基礎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聯合整車、研究院所與熱情支持汽車行業工作、且致力于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技術進步、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關鍵零部件骨干企業成立的一個橫向關聯化、縱向一體化的零部件產業技術創新組織。
組織宗旨:發揮學會行業優勢和影響力,整合產、學、研、用各種優勢資源,為成員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有效破解行業及產品技術難題、推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技術進步服務。
